一个著名技术专家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对于云计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
但是大家对于云计算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共识,比如三层架构(SaaS,PaaS和IaaS)。除了三层架构外,大家也都认为云可以被分为三种: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很多大型企业出于数据安全性、系统稳定性、软硬件自主权、对自主可控以及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总体拥有成本)低的考虑,更加倾向于建设企业私有云来承载内部业务信息系统的运行。
私有云(Private Clouds),是为一个客户单独使用而构建的,因而提供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控制。
私有云可部署在企业数据中心的防火墙内,也可以将它们部署在一个安全的主机托管场所,私有云的核心属性是专有资源。
私有云可由公司自己的 IT 机构,也可由云提供商进行构建。
私有云市场在过去五年保持着年均20%的增长态势。
EdgeRay 预测,2023 年中国私有云 IT 基础架构支出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私有云市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私有云面向的是单个企业内部的个性化需求,其发展的定制化程度高。
私有云的价值在于能够满足企业对云系统的定制化需求,并在运营过程中能够根据企业需求的变化而在硬件、软件层不断调整,持续适应企业的需求发展。
在建设企业私有云之前,首先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是企业是否真的需要私有云,以及需要什么样的私有云?
企业私有云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初始成本的投入也较为高昂。因此企业在建设私有云之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需求和现状进行评估。
系统利用率低:烟囱式的系统建设部署方式导致系统资源无法共享,系统负载不均衡,整体资源利用率和能耗效率低。
建设扩容成本高:IT系统中原有的UNIX服务器、数据库和存储阵列占比较高,标准化程度低,通用性差,导致建设扩容成本难以控制,给系统统一维护带来困难。
扩展能力有限:系统的scale-up和scale-out能力不足,难以应对越来越大的系统处理和存储压力。
动态部署架构:构建基于标准化硬件设备和虚拟化架构之上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资源池,可对上层应用按需提供弹性资源,实现多系统有效共享,有效提高IT系统资源利用率和能耗效率。
标准硬件单元:云计算采用标准的运算和存储处理单元,有效降低系统建设和扩容成本。
高可扩展性:云计算硬件集群技术和软件并行处理能力能够提供出色的scale-out能力,几乎无限扩展IT系统的处理和存储能力。
通过引入云计算技术可改变传统信息系统竖井式的建设模式,通过底层资源的共享与灵活调度可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整体信息系统建设成本,缩短信息系统的建设周期。
对于企业私有云的建设,以下方面需要加以重视。
将新的应用系统直接部署在云计算环境中或将原有系统迁移到云计算环境中是两种主要信息系统的云化改造路径,对其实现难度的评估是对应用系统进行云化改造风险与收益评估的重要手段。
整个业务系统的云化分析过程需要从包括硬件支撑环境改造、操作系统平台变更、平台软件绑定分析、IP地址依赖性消除、API重构、模块化改造、标准化改造、外部依赖条件等在内的多个层面和维度进行,准确评估业务信息系统云化改造的相关难点与痛点,才能对信息系统云化改造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大型企业建设私有云往往会考虑定制化和一些业务特定的需求,其标准化程度往往低于公有云,由此所带来的自动化、运维、管理开销相对较高。
总体来说,搭建私有云可以让企业业务、管理、运营更方便,选择私有云服务既是为了保证公司数据信息、文件的安全性,也要注意私有云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是否方便,企业管理者选择私有云服务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员工、特定人群获得公司数据信息的共享。但是选择私有云时,成本的投入也是企业不得不需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