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宛如一位隐匿于幕后的超级英雄,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产业发展格局。从 ChatGPT 每日高达 10 亿次的访问量,到特斯拉在全球道路上驰骋的 700 万辆汽车,从百度文心一言累计超 35 亿次的调用量,再到阿里通义千问实现的 1000 万字长文本创作,以及全球首例远程单臂单孔机器人手术的成功完成,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背后,算力都在默默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算力,简单来说就是计算能力,它是数字时代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算力的需求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在人工智能领域,模型训练对算力的要求极高,例如 OpenAI 的大模型训练,其算力需求在过去数年中呈指数级攀升,从 2012 年至今,增长已超过 30 万倍。在大数据分析方面,海量数据的处理和挖掘也离不开强大的算力支持,企业需要借助算力对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从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作为数字经济的新质生产力,算力为何至关重要?
(一)从科技变革看算力
算力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科研的范式,使得科研从传统的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逐渐转向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模拟计算的新范式。在天文学领域,科学家们通过强大的算力对星系演化、黑洞形成等复杂现象进行模拟计算,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海量的观测数据,从而更快速、准确地验证理论模型,大大缩短了科研周期,降低了科研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OpenAI 的 GPT 系列模型训练需要耗费大量的算力资源。GPT-3 模型的训练参数高达 1750 亿个,每次训练所需要的算力相当于数千台高端服务器连续运行数月之久。正是这样强大的算力支持,使得模型能够对海量的文本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从而具备强大的语言生成和理解能力,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推动了智能客服、智能写作、语言翻译等众多应用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了实际应用场景,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从产业升级说算力
传统产业如制造业、农业、零售业等,在算力的赋能下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升级。制造业中,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了生产设备的互联互通和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控制。例如,富士康利用算力对生产线上的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隐患,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了从传统的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定制生产的转变,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在农业领域,电商平台的出现为农产品的销售开辟了新的渠道,而这背后离不开算力的支持。拼多多通过其强大的平台算力,对农产品的供需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和匹配,将分散的农户与广大的消费者连接起来,实现了农产品的精准销售,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损耗,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让消费者能够购买到更加新鲜、实惠的农产品。据统计,拼多多平台上的农产品销售额在过去几年中实现了高速增长,众多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通过该平台走向了全国市场,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医疗行业也在算力的推动下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以远程医疗手术为例,5G 网络与云计算算力的结合,使得医生能够远程操控手术机器人进行高精度的手术操作。在一些复杂的心脏手术中,手术机器人在算力的支持下,能够对患者的心脏影像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精确地执行手术动作,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成功率,降低了手术风险,同时也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患者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
(三)从经济增长论算力
算力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每投入 1 元的算力,能够带动 3 - 4 元的 GDP 增长。这是因为算力的提升不仅直接促进了数字产业的发展,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崛起,还通过赋能传统产业,提高了整个经济体系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从而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
从全球范围来看,算力领先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美国作为全球算力强国,其在科技研发、高端制造、金融服务等领域的领先地位与其强大的算力基础设施密切相关。例如,美国的科技巨头企业如谷歌、微软等,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的数据中心,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算力的提升,从而在人工智能、云计算服务等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推动了美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其整体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在中国,随着 “东数西算” 工程的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的建设不断完善,算力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东部地区的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能够借助西部的算力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业务处理能力和创新速度;西部地区则通过承接算力相关产业,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实现了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产业发展需要何种算力生产力?
(一)不同产业的算力 “画像”
如何打造适配产业发展的算力生产力?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东数西算” 工程作为我国优化算力资源配置的关键举措,对于产业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在西部建设数据中心,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能源和土地资源,承接东部地区的算力需求,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例如,宁夏中卫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政策支持,吸引了众多大型数据中心项目落地,为京津冀地区的企业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
各地应依据自身产业布局,合理规划算力中心的建设,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重点建设超级计算中心和智能计算中心,满足企业在研发、设计、仿真等方面的高精度算力需求;而在一些传统产业聚集区,则可建设通用型数据中心,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算力支撑。同时,要加强算力中心与周边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算力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升整体产业的竞争力。
(二)推动技术创新突破
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大在算力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聚焦芯片、算法、架构等关键领域,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例如,华为海思在芯片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高性能的计算芯片,为我国的算力提升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持;百度在算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如深度学习算法的优化,显著提升了人工智能应用的性能和效率。
鼓励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联合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合作平台,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发挥其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前沿的技术理论和创新思路;企业则可以将这些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产业的发展。通过产学研的紧密合作,形成技术创新的合力,加速算力技术的迭代升级。
(三)构建产业生态体系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完整的算力产业生态。从芯片制造、服务器生产、数据中心运营到算力应用开发,各个环节应紧密配合,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例如,英伟达作为全球领先的 GPU 制造商,与众多服务器厂商、数据中心运营商以及人工智能企业合作,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算力生态系统,为全球的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积极推动开源社区、产业联盟等组织的发展,促进算力技术的共享和普及。开源社区可以汇聚全球开发者的智慧和力量,加速技术的创新和传播;产业联盟则可以整合行业资源,制定行业标准,推动产业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例如,Linux 开源社区为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使得全球的服务器厂商能够基于开源技术进行创新和优化,降低了技术门槛和成本,促进了服务器产业的繁荣。
总之,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作为一种关键的生产力,正深刻地改变着产业的发展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算力的重要性,积极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把握数字经济时代带来的巨大机遇,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